黄埔新征程特训营
大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资讯 > 黄埔模式企业军训热潮:锻造铁血团队还是形式主义?

黄埔模式企业军训热潮:锻造铁血团队还是形式主义?


近期,一股以“黄埔企业军训”为名的团队建设热潮在国内多个行业中悄然兴起。不同于传统的拓展训练或室内培训,这种模式以其高强度的军事化管理和封闭式训练,正成为部分企业打造团队凝聚力、提升执行力的新选择。这一现象引发了企业管理学界与人力资源领域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所谓“黄埔企业军训”,并非特指在某地开展的特定活动,而是泛指一种借鉴近代著名军事院校严格精神与训练模式的企业培训方式。其核心特点通常包括数日至数周的封闭式管理、统一的作训服装、严格的作息制度、基础的军事队列训练以及围绕意志力、服从性和团队协作设计的挑战项目。组织方多宣称,其目的在于将军事管理中的高效、纪律、忠诚等元素植入企业团队文化,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从市场需求端观察,参与此类培训的企业覆盖了科技互联网、金融、制造业乃至新兴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尤其是一些处于快速成长期、团队规模急剧扩张,或谋求业务转型、亟需提振团队士气的机构,更倾向于将此作为一剂“猛药”。有参训员工透露,训练内容通常从清晨的体能拉练开始,贯穿包括军姿、正步、内务整理等军事基础科目,并结合了大量需要高度协作才能完成的团队任务。过程中,对指令的绝对服从和对集体目标的无条件追求被反复强调。


支持者认为,此种培训模式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能在极短时间内打破企业内部原有的部门墙和层级隔阂,通过共患难的“沉浸式”体验,极大地强化员工的集体归属感和战友般的信任。其次,高强度的压力环境有助于筛选和历练员工的意志品质,淘汰畏难者,留下更能承受压力的核心骨干。最后,军事化的纪律要求能够有效整治企业可能存在的散漫作风,提升组织整体的行动效率与执行力。有企业管理者反馈,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团队的工作面貌和任务交付节奏确有显著改善。


然而,争议与质疑之声也同样存在。批评者指出,将军队管理方式简单移植到商业组织中存在天然的“水土不服”风险。企业的核心是创新与活力,而绝对服从和标准化行为可能与激发个体创造力、鼓励批判性思维的企业文化相冲突。过度强调军事训练,可能导致员工疲于应付形式化的要求,而非聚焦业务本质与价值创造。此外,训练过程中若缺乏科学引导和人文关怀,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与健康隐患,甚至引发员工的心理抵触,反而造成人才流失。


另有观察人士指出,当前市场上的“黄埔军训”服务提供商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课程设计缺乏专业深度,仅仅停留在“吃苦”和“服从”的表面模仿,未能与企业战略、文化价值观及具体管理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使得培训效果流于短暂的形式主义,无法转化为可持续的组织能力。


业内专家建议,企业对是否引入此类军训模式应持审慎态度。成功的团队建设必须基于对自身企业文化特质、发展阶段和真实需求的深刻洞察。军事化训练可以作为一种强化纪律和意志的手段,但绝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其若想发挥真正长效,必须与科学的激励机制、包容的文化氛围、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现代化的管理体系相结合,实现“外塑形象、内炼精神”的有机统一。


未来,“黄埔企业军训”这一现象能否从一时的热潮沉淀为成熟的企业培训细分赛道,关键在于其能否完成从形式模仿到内涵创新的升级,为企业提供真正量身定制、既严苛又富有启发性的价值服务。


报名电话热线:

13660693008(凌主任-手机、微信同号)
18028008328(谢教官-手机、微信同号)

营地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长洲镇深井岐西坊20号
(黄埔青少年军事、黄埔军事主题园)

粤备案号:粤ICP备2021139870号
 粤公网安备44011302004533